2019年暑期三下乡优秀学生事迹分享——熊南对敬老院进行义工帮助

发布单位:机电工程系编辑:发布日期:2019/09/06浏览量:1386

我熊南于2019725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主线,积极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国情、感知社情、体察民情、通过社会实践“受教育、增才干、作贡献”,培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以一名大学生身份,深入下乡,对敬老院进行义工帮助,和脱贫工作的贯彻落实,进行实际调查。

到达长丰县下塘镇,我首先来到的是位于下塘镇的下塘镇第二敬老院,这所敬老院是国家公办的敬老院,因为我之前在一篇报道中看到随着全球老龄化的大幅度增加,我国也开始注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养老问题。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于是我第一个想法就是观察他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和帮助敬老院中的老年人。来到敬老院,我通过护工和一些老年人的反馈,我了解到,因为家里的儿女,在外地打工,没有时间来关心老人和照顾老人,所以不得已把老人们送入敬老院,因为在这里有人照顾,大家时常一起聊天,还有一些是因为觉得父母拖累自己,嫌弃父母,不孝顺父母,我通过护工也了解到,随着老年人的衰老,他们的睡眠开始缩短,所以他们敬老院专门为老人采购了有助于睡眠的枕头。年纪越来越大,所以腰酸腿疼也是常有的事,很多赞助商会送来按摩椅、泡脚按摩盆等等,因为时间比较匆忙,我在那里就待了一上午的时间,帮助护工打扫敬老院里的卫生,帮助他们清洗餐具,帮爷爷奶奶捶腿捏肩,等到老人们午睡时,我就匆匆离去了。

在下午的时候,我通过当地政府了解到,几家住在乡下成功脱贫的困难住户,发现先是帮助一些村庄减贫摘帽,例如自来水改造、送文化到村、工作、蔬菜基地的建立等方面做出了一些努力,收到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在一些村庄的发展思路上,长期多次在广大村民中开展走访、调研、论证工作,与老百姓同吃同住、与村支两委共同努力,找到了一条“立足一些村庄的实际情况,充分调动和发挥党员、群众的积极性,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治村思路。通过我的分析,许多村目前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约占全村总人数的四分之一以上,而且大多为青壮劳力。这势必会影响到一些村的全面发展。经反复论证得出一条结论即:“要想留住村民,只有让他们在家里有活干、有钱挣、壮有所用、老有所养。”


在三下乡的过程中,我懂得了“三个关系”,即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关系,大学生必须以课堂为主题,通过实践将理论深化;暑期实践与平时实践的关系,以暑期实践为主要时间段,平时注重积累;社会实践的广度与深度的关系,力求实践的内容、规模同步发展;同时,我也清楚的认识到:“虚心向学”是量变的基础,“以诚待人”是质变的升华!都说大学是一个小型的社会,是学生正式进入社会的前奏曲,可企业反馈回来的信息不仅不是当代大学生的优秀事迹,反而是“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浮躁的思绪严重影响了他个人应有的价值。”同时我也第一次的尝到了生活的现实和不易。或许,这种真切的体会,才是我最宝贵的收获!

现在大多数大学生认为打工赚钱就是积累社会经验,但是更重要的是培养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做人做事的方法,当然下乡我是本着学习的态度去的,我要学习那里的基层干部的敬业、负责、奉献,有耐心的与村民沟通,解决问题,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那里的农民让我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朴实以及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他们可供我学习的地方太多太多。

说起我们这些大学生,空有书本知识,到基层锻炼的机会是非常少的,但是基层的确可以锻炼人,磨练人的意志。能将人的优秀品质充分展现。基层是苦,条件是差,可谁都知道“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况且基层是那么需要那些有知识,有能力的大学生去贡献力量。

大学校园毕竟不是完全的社会化,实践提供这样一个契机,让大学生们更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现象,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从实践中学习新的知识,通过所从事的工作,一方面挖掘自身潜在的能力,另一方面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综合能力往往是一个学生在社会交往,社会适应多方面能力的体现,在与社会的交流中,已有的能力得到锻炼,亟需提高的能力使大学生对自己缺陷有所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可以在以后的发展中为社会需求做好准备。因而社会实践很重要,实践方式的选择可以多样化,当今社会,复合型与创新型人才亟需,社会实践也是一种磨练自我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