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电子信息学院社会责任教育培养方案

发布单位:人员机构编辑:发布日期:2016/03/24浏览量:1422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战略部署和《安徽省教育厅关于深化高校教学改革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的教育培养,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结合学院人才培养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  指导思想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立德树人,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和劳动者,进一步推动学院内涵式发展。

二、  教育目标

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努力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树立诚实守信的社会责任意识,让大学生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充分认识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自觉承担民族复兴的伟大责任。

三、  实施办法

通过课程学习、系列讲座、校园文化活动等形式,开展强有力的宣传教育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的人生目标,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通过组织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让大学生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主体意识和奉献精神,提高履行社会责任能力,从而履行社会责任;通过合理的社会责任教育体系设计,搭建社会责任教育认定和管理平台,建立评价机制,全面落实大学生责任教育各项工作。

1.依托思想政治课程融入社会责任教育;开发社会责任教育课程强化社会责任教育;利用学生党校、团校、班会、专题讲座,拓展社会责任教育;丰富校园文化,发挥校园文化的主阵地作用,营造浓郁的社会责任感氛围,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用爱国情怀、民族精神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用崇高理想、远大目标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用集体观念、奉献精神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用诚实做人、守信办事树立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2.精心组织、多种形式,积极推进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培养。学生处、团委系统规划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体系,指导各系制定各年级社会实践活动计划,通过社区服务、挂职锻炼、专业服务、义务劳动、文艺体育、慈善活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丰富多彩、富有青春气息、形式多样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培养活动,引导大学生走出校园、融入社会、了解社会,正确认识国情,在思想上尊重人民、感情上贴近人民、行动上服务人民,使其社会责任不断得到强化和升华,自觉承担民族复兴的伟大责任。

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活动采取学院组织和学生自主组织两种方式。学院组织的社会责任教育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择优录取、定岗服务的方式开展;学生自主组织的活动,以团队方式进行。

3.将社会责任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自2015级学生开始,将社会责任教育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毕业要求中明确社会责任方面的规定。将社会责任教育贯穿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并单独设立5个学分,学生可以通过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一系列活动,进行社会责任服务,以服务时间不少于80小时作为获得社会责任教育学分的基本要求,并将获得社会责任教育学分作为毕业的必要条件。

4.搭建社会责任教育认定和管理平台。建立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培养信息管理系统和专门网站,院团委建立学生素质拓展发展中心及时汇总、发布学生社会责任教育需求信息。建立学生大学期间参与社会责任服务活动档案,学生自主记录、自主提供参加社会责任服务活动的情况,信息公开,接受监督,做到记录终生可查并与个人信用挂钩。

5.社会责任教育培养学分的认定。社会责任教育培养学分是对大学生在校期间不以获得报酬为目的,自愿奉献时间和智力、体力、技能等,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行为的测定和评价。认定方法是在学生自主记录、自主提供参加社会责任服务活动情况的基础上,组织方认定其社会责任服务时间,院团委审核后,教学部门以社会责任服务时间,每满16小时计入1个学分。

四、保障措施

1、建立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领导组。组建由党委书记、院长为组长,分管院长为副组长,及相关职能部门和各系(院)、部负责人等成员构成的领导组,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学院各部门分工协调,齐抓共管,密切配合,积极营造有利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培养的良好氛围。

2.组建社会责任教育培养专业队伍,开发社会责任教育培养课程,开展相关技能培训,为学生提供专业、实用、有效的服务。加强活动安全教育,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管理。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培养相关课题研究,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提供科学指导。

3.设立社会责任教育专项活动经费,用于社会责任教育活动。                                  

附件:澳门原料1688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实践认定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