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原则
1.科学防控,健康第一。将师生安全健康放在首位,坚持健康第一理念。在严格执行国家卫健委、教育部《中小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修订版)》和我省有关学校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调整教学安排。
2.避免聚集,安全至上。合理规划体育课、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及场地安排,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要保持安全间隔距离,人员不得聚集;场地(所)、器材、教具等须按防控要求进行消毒。
3.循序渐进,确保实效。学生居家锻炼效果差异性较大,教师应对学生体能水平进行评估,了解学生居家学习情况和当前体能发展水平,并将其作为拟定教学内容的重要参考依据,运动强度、负荷设计、教授内容难度安排要循序增减,避免急进、急退或急停。
4.线上线下,做好衔接。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育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现有学力、体能、技能水平,合理设计校内学习内容和居家锻炼内容。通过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一体化系统衔接,引导学生树立生命意识,促成健康行为,发展体能水平,提升运动技能。
二、教学建议
(一)教学内容
依据课程标准,结合疫情防控相关要求,制订学期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以体能目标为主,进一步增强学生基本运动能力,提高身体机能。运动技能目标不做重点要求,以闭合式运动技能和隔网类开放式运动技能教学为主要内容,如田径、武术、保健气功、健美操、羽毛球、乒乓球等运动项目,避免身体接触类体育运动项目。
(二)教学流程
教师应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及时了解学生身体状况,检查好场地、器材,掌握应急处置预案;教师带领学生运动前做好热身练习、运动后进行放松活动;体育课结束后,要提醒学生人人洗手,适量饮水。
(三)教学方法
教师应创新教学形式,丰富教学手段,可采用任务驱动等教学方式,通过微课、学习任务单等形式告知学生课堂学习内容,减少学习过程中的等待、讲解与交流。
(四)运动负荷
按照循序渐进原则,运动中的靶心率(THR)范围控制在50%左右。返校初期,运动负荷控制在中低范围内,通过两周左右的体能恢复性练习,帮助学生逐步适应。
(五)组织形式
1.学生集合整队时,不密集站队。
2.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运动场地,可采取分组轮换等形式。
3.满足学生不小于1米的空间间隔距离,避免近距离的面对面交流或接触。
(六)练习场地
保证学生在学练时,相互间距能够达到防控安全距离,尽量安排学生在户外空旷的运动场地进行学习,学校要根据班级数量、师资、场地、器材等实际情况,统筹安排,通过错时、错峰排课,严格落实防控安全要求,确保师生安全。
(七)器材设施
1.各类器材设施要符合国家质量标准要求,无安全隐患。
2.器材使用前后要进行消毒处理。
3.师生在使用器材前后,都要进行手清洁、消毒。
三、注意事项
1.口罩佩戴按照国家卫健委和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的通知》(国卫办疾控函〔2020〕363号)有关要求执行。
2.在运动过程中,不要用手去擦拭眼鼻口部,可使用面巾纸擦拭或流水冲洗。
3.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如身体发生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体育活动,并按照学校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应急预案进行科学稳妥处置。
4.学生在运动后要注意适时、适量补水,建议饮用温开水,一人使用一个水杯。
5.教师要督促学生遵守防控相关规定,注意个人安全,课前课后及时洗手。
6.疫情期间,学生户外活动减少,电子产品使用较多,增加近视发生和进展的风险,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做好近视的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