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部
 
近两年思政课“三进”工作的开展及实施情况综述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08-12-01   动态浏览次数:2869

学院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根本原则,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和系部各司其职、紧密配合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制,确立了服务、引导、管理、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学院党委高度重视, 做好工作制度、组织机构、管理制度上的保证。

(一)学院党委及时传达文件,落实思政工作的“育人”功能,积极推进“三进”。

    学院党委形成工作制度,定期研究部署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及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院党委副书记韩光辉及时带领思政教师认真传达、学习、分析和领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等一系列的文件精神。

(二)学院党委亲自组织新课改工作,参与研讨,组织各类培训工作

学院直属的教学机构——社会科学部,统一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负责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工作。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教学保障机制,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得到充分保证

2005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正式提出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工委的要求和部署,在学院领导和社科部领导的指导下,思政教研室选定教育部统一规划的教材,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教师培训、交流、座谈。同时全面制定并修订教学大纲,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和领会大纲的精神。

按照“05”方案,学院设置了新的思政课程体系。坚持以中班(100人左右)和小班(40人左右)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学院党委亲自组织新课改工作,参与研讨,派专任教师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新教材培训,回来后再组织全体思政教师深入讨论学习。20067月,20072月初,刘贤礼、时美英两位老师分别参加了省教育厅组织的新教材培训会,20088月底,时美英、耿峰两位老师参加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培训班,领会了新教材的编写精神,听取了专家的辅导。分别于20069月初、072月底3月初、20089月初等教研室多次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交流培训,观看新教材培训录象。还邀请蚌埠学院思政教研室主任赵伶和蚌埠医学院社科部书记段昌荣座谈交流。同时,副院长马莉莉、院党委副书记韩光辉、社科部副主任王传庆分别参加了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研修班第二期、第三期和第四期培训,回来后,分别传达了会议精神和校际交流经验和心得,在每次讨论会上,韩书记都对思政教师精心指导并提出具体要求,使全体教师开阔了眼界,获得很大的收益。通过培训,全体思想政治工作者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进一步促进了我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进一步促进了思政课的教学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建立形势政策报告会制度,学院党政领导在坚持每年为学生作形势报告的同时,还邀请院内外专家为全院师生作形势报告。中央决定在全国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推进十七大精神“三进”工作后,学院党委立即组织党员干部、辅导员和专任教师进行教育培训,为做好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工作打下了基础。学院党委为了提高教育成效,又专门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和辅导员开设培训班,进行专题辅导。坚持寓教育于各科教学之中,结合专业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和科学道德教育。

(三)学院创造条件,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坚强保障。

学院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普通高校建设的要求,把育人为本摆到学院全部工作的中心位置。不断加大经费投入,优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划拨专项经费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与考察、实践教学、科研奖励、图书资料、参考书、教学光盘购置等,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坚强保障。

二、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深入推进三进工作。

学院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政策教育为主渠道,专业教学为渗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坚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上课的教师队伍中有学院党政领导、从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高级政工师及一批具有研究生、本科学历的骨干教师。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新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考核方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

1.开展原著导读工程原著是最好的教材和参考书,我们开展原著导读工程。按照教材后面所列的参考书目,利用课堂和课余时间鼓励学生阅读大量原著,培养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真信、真懂马克思主义。

2.通过课堂的系统讲授,加强对学生的理论教育。只有贴近学生思想实际,才能保证主渠道的畅通。调查表明,大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依次是:就业、贫困生救助、大学生活如何度过、物价上涨、贫富差距拉大、党风建设、社会治安、祖国统一、农民工生活、为人处世和待人接物等等。大学生最困惑的问题是:中央一再强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这一科学理论在有的基层单位未能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中央旗帜鲜明地反腐倡廉,为什么有的地方和部门腐败现象仍然不断滋生和蔓延;社会发展了,生活改善了,为什么有的人依然有牢骚和不满;等等。大学生最期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解决的问题是:在思想多样化的大学校园,如何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自觉追求。这些问题,也正是在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三进”工作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只有教师原原本本地理解、吃透党的创新理论,才能切实保证课堂讲授的质量。只有教师做到了真学、真懂、真信,学生才能入耳、入脑、入心。同时,采用访谈式课堂教学答辩式讨论课等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工作。

3.在教学内容上贴近学生的思想和特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要调动起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引起学生共同参与的兴趣,就必须不断诱发学生的探索兴趣,解决学生所想、所忧、所求,并同课堂教学要求融合起来,在教学内容上体现出来。虽然学生的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但作为大学阶段的青年学生的思想仍有共性,在课堂教学中,结合以下内容的教学往往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结合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开展教学活动。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是建立在对现实社会的认识、分析、判断的基础上。大学生关注社会改革和国家的发展情况,思维活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只有结合社会实际、结合热点问题来讲理论,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才会产生实效。除了结合国内形势之外,还应注意结合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变化的实际。关心时事、关心国际时局的变化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特点;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网络,是又一特点。教师要及时了解国际新闻及网络上的时事新闻观点,结合教学内容中的理论、知识点和政策,在课堂上给学生以正确地分析、解释,以引导学生,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在课堂上组织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实行多种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通过课堂讨论、观点辩论、学习交流、主题发言等形式,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教师因势利导,通过恰当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展示学习成就,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再把成功的喜悦化作学习的动力,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其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针对不同教育对象,分类确定具体教学目标和方法与学生所学专业的学科、行业发展动态相结合。根据扩招后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对文科生与理科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教学内容上注意文科学生与理工科学生间的差别。理工科学生同文科学生在许多问题上有各自的特点:理工科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态度、学习目的较文科学生积极主动;理工科学生政治态度比较积极、鲜明,文科学生比较谨慎;文科学生考虑问题时个人因素成分较重,理工科学生相对淡泊些;文科学生的苦恼更多地来自于对个人前途的忧虑,理科学生的苦恼更多地来自于眼前的学习压力及对学校办学条件的不满;理工科学生的情绪自我调整能力较文科学生弱。教师应根据学生情况,调整课堂教学的侧重点,关注所学专业的学科发展、行业的社会需求、行业改革发展态势,在教学内容的适当地方引用这些素材,有助于增强学生对理论指导意义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按知识层面分成不同层次,确定适宜的难度,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中,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适应学生的群体性差异,使每个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都有成就感,并在此基础上提升目标,促进学生素质的继续发展。

5.聆听专题形势报告

党委书记、副书记带头为大学生作形势政策报告,学院领导定期为大学生进行时事讲座。通过形势与政策专题报告会的形式,加强对大学生的时事教育,及时把握和捕捉新近发生的国际和国内大事。为此,我们严格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精神 ,把教育部每年制定的两期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作为教学参考资料。采取课堂教学和讲座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把形势与政策教育与三下乡青年志愿者等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教育。运用互联网这一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拓展教育空间。学校党政领导、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学科的教师都能积极承担一定的形势与政策教学任务。同时学院还聘请地方党政领导、知名企业家、社会各条战线的先进人物担任特约报告员,不定期地举行讲座活动。对学生的考核重在平时的测试、写小论文、演讲和辩论赛中。

6.结合教学实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1)专题式讲授法。本着少而精要管用的原则,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地,分别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打破各章节甚至各学科之间的界限,设定若干专题,实行专题式讲授。 (2)双向交互式教学法。教师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安排提问、讨论、辩论、演讲等师生互动的活动内容,实行双向交流。(3)案例教学法。按照浅入深出的原则,教师在每一个专题的设计上,可选择一个或几个实例,由分析事例出发,引出对理论问题的思考与认识。案例材料进课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主要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背景材料,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 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这里需要提醒的是, 选择的案例材料要广泛、典型,同时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材料的运用不能只满足于对概念和理论的解释,更要考虑如何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引出理论观点,以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推理能力;如何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揭示知识点之间和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 以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的能力;如何把理论内容和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让学生模拟不同的角色, 根据具体的情况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4)分层次教学法。根据学生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在接受能力上的不同,在教学内容上要做适当调整,做到难易有别、分层次教学。

(二)强化实践环节, 全面提高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1.制定完善的实践教学计划,组织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活动。要保证实践环节的有效展开,就要制定比较完善的实践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总体开发实践课程。组织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任课教师, 根据理论教学的知识点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状况, 编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指导书, 使实践教学在内容和形式上更为明确, 确保实践教学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开展知行结合、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 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 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一是通过参观、考察、网上调研,学生接触社会,增加对基本国情的认识和把握。指导学生撰写调查报告,深化在课堂教学中获得的理性认识。二是把实践教学与志愿者服务、公益活动、专业实习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 到基层去, 到工农群众中去。加强对高职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三是渗透职业指导教育,从校外聘请一些专家学者、职业指导师、企业管理人员作关于劳动力状况、就业形势、岗位要求、职业生涯设计、应聘技能等专题讲座,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正视现实,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和就业能力。

2.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围绕教学目标,制定实践计划, 规定学时, 提供必要的经费。加强组织和管理,只要条件具备, 就要积极探索并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教学实践活动, 如继续坚持近几年开展的与课堂教学有着互补关系的大学生时事政策教育、法律教育活动等。只有将更多大学生所关注的、富有生活气息、更加鲜活的题材纳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中, 才更加有利于促进和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效果。要扎实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一是学校主管领导和教学管理部门提供支持和保证,包括时间保证、经费支持等等;二是任课教师大胆探索,精心组织,包括学时分配、实践活动的内容、实践形式的策划与设计等等;三是制定对学生实践活动进行有效制约和检验的手段和措施,如对实践活动的考核记录,实践活动的成绩与理论学习的成绩的比例,社会调查成果的交流和讲评等等。

加强学生社会实践,就是通过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社团和时政社团、暑假“三下乡”、大学生心理咨询、党团组织等形式,要求每个学生从事社会公益活动,可计平时成绩的10分。从反馈的情况看,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去养老院慰问孤寡老人的、有去工厂参观学习的、有去学校图书馆打扫卫生、整理书籍的、有去街道帮居民修理电器的等等。通过实践,同学们接触了社会、了解了社会,体验了生活,真正体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行合一”的特点。考评采取写调查报告、小论文、课堂作业、案例分析报告和写读书笔记等形式,侧重考察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改革现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评价方式和手段

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这门学科采用开卷考试、写论文等多种方式,有助于打破传统教学的程式化,可以拓宽考核的知识域。另外,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结,希望以最轻松、最自由、最多元的方式掌握原本感到乏味的知识,开卷考试、写论文等形式有助于学生在思考、总结的过程中,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所学的知识内化并提升为自身的基本素质内涵、行为习惯。同时,要改变只关注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考试成绩,不考虑日常学生道德行为实践的学用分离现象,要把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考试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结合起来,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统一。

考试方法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一是探索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和要求相适应的考核办法,突出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能力的考核;二是着重从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后思想认识水平、综合能力和素质提高而进行考查。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评价,从总体上说是要把握好平时考查和期末考试的统一、考核知识和考查能力、素质的统一。具体地,要通过口试、笔试、开卷、闭卷等多种形式,加大平时考查、能力考核的力度,以达到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目的。考试成绩实行百分制,考查与考试的比例可以为4:6,即平时考查占四十分,包括作业、讨论、态度、论文、体会等;考试成绩占六十分,采取口试、笔试、开卷、闭卷等多种形式,并可以采取随堂考试、阶段考试等分散考试方式,以减轻学生各科期末集中考试带来的压力。

三、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立体化”教学模式,拓宽主渠道。

思想政治理论课“立体化”教学新模式基本架构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立体化”教学模式基本架构按照教学内容、方式和教学场所的不同,可以分为课堂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涉及学院工作的方方面面,既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又要重视突出教育的立体性,在开辟“第二课堂”、营造良好氛围上下功夫。学院党委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及时进行部署,强调在抓好课堂教育的同时,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渗透,开辟“第二课堂” ,为各专业学生提供发展个性、施展才华的各种舞台。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月、辩论赛、元旦文艺晚会、我的周末、我的舞台、周末影院、迎新生晚会及各类体育活动。

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渗透,开辟“第二课堂”时。院团委、学生处以及院系党团总支紧密配合、通力合作,开展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并运用网络、校报、广播、宣传橱窗等阵地,把十七大精神“三进”工作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增强理论武装工作的渗透力和感染力开辟“第二课堂”。引导社团举办学术报告会、理论座谈会、主题论坛,邀请社团指导教师、校内外专家学者、党政干部、学生等参加,使学生不断加深对十七大精神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讲党课和办培训班、开研讨会等形式,对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骨干分期进行培训,充分发挥他们在十七大精神学习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吸引带动更多的同学。组织开展以十七大精神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举行“十七大”知识竞赛、奥运知识竞赛和“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主题演讲比赛,使学生在寓教于乐的自主教育活动中陶冶思想情操、培育健康人格,进而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搞好“思政”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首先,强化师德建设,要求“思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者。坚持严谨务实、锐意创新的治学态度,以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真诚奉献的人格力量影响和培养学生。

其次,不断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培养培训力度,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工作经常化、制度化。通过学历学位培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学位学历层次。目前已经有7位教师获得了硕士学位;通过有重点、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素养、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此外,学院党委积极支持教师参省教育厅组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培训。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加社会实践,通过多种方式,开阔教师视野,丰富教学素材。

 

                                                                   

 

 

 

二〇〇八年九月